200个app拉新,有没有什么第二职业可以推荐?
今天尝试着跟那些小摊贩门一样在门口摆摊卖纸巾,成本4米左右售8一提15两提
不到一个小时就有人排起来长队!
除去成本赚了400多!
比上班还多
纸巾渠道我有,需要的找我。免费教哦
我突然明白,人生就应该这样,离职是我做过最大最正确的决定!
我一定要好好努力!
哪个App平台中老年玩得最多?
先翻译翻译,什么是美篇?
当你打开这个,人类幼崽的气息扑面而来,轻巧灵动的“谢谢你”音乐在面前反复演奏。我以为这是个亲子专用分享软件,但细一搜索美篇的定位,发现它是一个面对40+“前浪”群体而生的内容分享社区。它让你的大姨、老舅、三叔、二婶,也能写出图文结合的新媒体文章,发到自己的朋友圈或美篇社区里,分享自己生活、旅行、学习等方面的经历。打开电脑端的美篇,宣传片带着一种强烈的生命力展示在我面前。里面的主人公年纪稍大,但摄影、爬山、跳舞的劲头在片子里不输年轻人,甚至说,他们活出了我们理想的中年人的样子。这在中老年失语的互联网环境里十分难得,跟不会用手机的刻板形象形成强烈反差。令人欣慰的是,他们能在其中找到归属感,找回自己年轻时主流的感觉。这个app的slogan也看得人热血沸腾:来美篇,正当年。可比他们小一些的人不这么觉得,在二三十岁左右,正挣扎于体制内教育系统的人心里,美篇是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在这群人的心里,slogan可能变成了:来美篇?我不去。凡接到此项任务的人,无不露出痛苦面具。为何美篇会令人如此痛苦?我在某社交平台搜索“美篇”,发现了一片被它碾过的乱葬岗。有这样一件事,谁遇到都很恼火。还没有被闹钟叫醒的老师,四点被校长叫醒,接到了美篇任务,想必,她一定哭的很大声。工作中总会有很多临时的任务出现,见怪不怪了。但被切断睡回笼觉只是接受折磨的开始,对美篇的改动更是令人痛不欲生。当你以为这篇终于写完,交给领导审核,她却在凌晨向你发去关切,还不忘鼓励你从头再来。在刷了几个界面之后,我发现,青年教师正在接受美篇的洗礼。而且,大规模集中在公私立学校,而非外部培训组织。看着看着容易跳戏,如果下面这个图里没有“老师”两个字,我会以为这是项目的甲方乙方在沟通产品设计图。而且甲方十分难缠,发出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描述,试图让乙方理解并落地成型。大到教研活动、特色作业、学生活动、家校合作,小到升国旗、拾起校园内的一片垃圾,凡涉及老师和学生的一切活动,都通过美篇这个窗口对外输出。我以为每个学校都有专门的新媒体运营人员,负责校内外活动的宣传,但深入了解不是这样的,当老师的朋友向我讲述了一件事,让我倒吸凉气。就在朋友上早自习数学的时候,他的领导推门而入,xxx,改一下美篇,每段文字前面要加两个空格。xxx放下手里的数学书,拿起手机,匆忙在每段文字前点了两个空格,反馈回去又被打回来,当时我朋友面如死灰,就像下图这个倒霉样子。因为两个空格打进美篇里,显示出来的不是空两个字,而是比两个字还要窄,所以朋友又在每两个空格后多加了两个空格,才抵达领导“两个空格”的彼岸。一个教数学的老师,打断他在黑板上的方程施法,旋即改美篇,就像把中门对狙的士兵拉回来,让他颠个勺来个西红柿炒鸡蛋。我问他当时什么感觉,他说,萎了。我问怎么才能不萎,他说,要么别让他教学了,一心写美篇,反复横跳,教不踏实。从美篇在教师群体里的横扫千军能看出来,它一扫前面所说的热血中年气质,从美好的、丰富的内容传播工具变成了一种机械的、强制的体制内硬性指标,暴扣在每一个青年教师头上。据朋友说,单位公号以日更四至五篇的速度更新,每一篇都出自正在教书且无法摆脱任务的老师,平均到每个语数英等科目老师,一个人半个月能轮到一次,一次做半个月。说到这,我俩同时骂了一声,足以证明,有多恶心人了。但抱着不能以偏概全的态度,我多搜索了些关键词,说不定是因为老师这种听上去很有文化的职业,才收获了这对外宣发的任务呢?发现美篇并不仅存于教师群体,而是辐射多个行业体制内人员。搜索到一名医药行业的朋友,字里行间怒气频发,难以遏制。纵向的行业,横向的地区,从这两个维度看,体制内苦美篇久已。从创作动机来说,美篇已经在这群人里变味儿了,至少等这帮人到中年,谁再让他们用美篇分享生活,他能跟人急眼。除了创作动机,我发现,创作过程也让本不清闲的体制内工作者雪上加霜。对有大把时间的临退休人员来说,他们有大把时间去让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表现出来,毕竟点“加号”就能添加下一个要素,慢慢做呗。可对那些在本岗位就忙不过来的人来说不是的。在领导的口中,美篇是拿手机都能快捷编辑的利好工具。于是我用手机下载了这个app,说实话,写新媒体文章四年了,还没见过这么不便捷的便捷编辑工具,让我对美篇的好印象大打折扣,在此没有说美篇这个软件不好的意思,它很好,只是跟体制内的工作一起掺合,不适合。我先是创建了一个新的图文界面,看上去感觉还不错,点“➕”号就能添加一块新内容。可当我输内容的时候,我不舒坦了,输入正文的时候,我需要跳到另一个空白界面。完成正文的编辑之后,我想在这块内容里改几个字,发现我还得跳出来,回到刚才的正文编辑板块。我耐着性子,继续编辑,加个图,准备给图配上一些话,结果图被新界面推走,转到另一个全新界面。试想如果我正编辑美篇呢,这时候突然来一群众电话,解决完问题,我会忘记这段文字要配的是哪个图了,完全实现了内容断层。正当你扛过接受任务、半夜反复改稿,以为自己终于能逃离苦海的时候,你离任务目标还差临门一脚。同事点开你做完的美篇,想赶快跳过BGM,点到那个“转发朋友圈”的标识,生怕再多听一句歌词,自己人就没了。这时候你做完的美篇在朋友圈刷屏,反复鞭尸,心不苦,命苦。终于可以喘口气,但这已完成的美篇,并不是你美篇生涯的终点。有这样的工作任务,何愁不让人崩溃?自体制内的人使用美篇以来,叔叔阿姨的摄影展、音乐会里多了一些穿职业装的人,多了一些合辙押韵、气势恢宏的口号。点开封面,在BGM没响起之前,关掉它,成为了体制内人对自己的尊重。对做美篇的人来说,在修改多次之后,多听一次都能成为压死骆驼的那根稻草。有网友说,一次教研海量照片,全程记录,辛辛苦苦。这真的一点用都没有吗?问朋友说,对外发的这些图文,别人看不看。朋友说,管不了那么多了,做了就行,感动自己。事事有回应,逐渐变成了事事留痕迹,做不做成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让别人知道做了,不信你看,美篇就是证据。老话说,不要光做得好,要会说。道理浅显易懂,意为不要光埋头苦干,要把做的好事曝光在集体中,放大这件事的价值。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收获的季节是令人兴奋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大家知道了就一起乐呗。问题就在于,从做到收,缩短了时间成本,人不想秋收,就想春收,还要得到秋收的成果,于是种地的人苦不堪言。被美篇困扰的人,看见美篇俩字就头疼,阴谋论作祟想让彻底粉碎这个软件。如果美篇从一个个人兴趣分享社区,变成了单位公关宣传集锦的话,没有一个体制内的人是无辜的。可这是美篇的问题还是写美篇的人有问题呢?恐怕都不是。THE END本文作者爆肝唐徒嘴吃虾第一人现在哪个短视频APP是最受欢迎的?
今年春节期间,百度、今日头条、小红书等大厂集卡分钱活动,再次将旗下几款短视频 App 带向了总榜免费榜 Top10 的高度。
如上图所示,2 月 8 日春节后,2 月 20 日元宵节后,好看视频、全民小视频、多闪等多款产品跻身总榜免费榜 Top5。
2011 年,短视频行业的老大哥【快手】还只是一款制作动图的手机软件,被称为“快手GIF”。
2016 年开始,短视频 App 数量激增,2017 年热度依旧,两年时间短视频 App 共计 235 款。
到了 2018 年下半场,“短视频时代将要过去”这类声音时有传出,从目前来看,不管是快手日活已突破 1.6 亿,还是抖音时常霸占总榜榜首,预估 2018 年营收在 200 亿左右。各大厂也还是在布局细分自己的短视频产品,说时代将要过去可能还为时尚早,至少现在不是。
2018 年小厂产品表现不俗
于 2018 年上线进入了 App Store 总榜免费榜 Top200 的新产品中,除了【多闪】、【全民小视频】、【段友】为人所知外(毕竟有大厂的光辉),其余几款知名度就小很多,但是并没有影响其在应用市场取得的成绩,近一年下载量排行第四的【皮皮搞笑】仅在 iOS 市场就收获了 215 万下载量。
2018 年 7 月上线的游戏短视频互动平台【太抖】,受众较小,用户垂直,也取得第九的成绩。
苹果小编新宠:视频博客
在进入总榜免费榜 Top200 的产品中,【VUE Vlog】 深受苹果小编喜爱,被推荐次数多达 28 次。
Vlog,即视频博客,主张用视频表达自我,是博客的一类,多为记录作者的个人生活日常,主题非常广泛。
VUE 曾在 2016 年和 2017 年连续两年获选「App Store 年度精选」,被全球超过 120 个国家和地区 App Store 首页推荐。
同样入围 2017 年度精选 App 的【一闪】,与 VUE Vlog 功能特点相差不大,被苹果小编推荐了 6 次。而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短视频、西瓜视频分别被推荐了 3 次和 1 次。
对于短视频 App,苹果小编的喜好更易捉摸,喜欢功能性强一点,带有视频剪辑与制作功能,小而实用。
增长新渠道:红包拉新
对 Top200 的产品好评情况分析如下,85% 的产品用户好评率达 90% 以上,其中有 3 款产品好评率高达 100%。
透过这些评论可见,大多用户都是因为通过该款软件方便交友从而好感度倍增,其中【飞吖短视频】不仅可以交友,平时日常还能抢红包,这通操作在小厂中可以说是比较少见的。
(“飞吖短视频”中的用户评论)
而红包拉新效果最显著的要属【多闪】莫属了(春节期间各大厂的效果也是可见的)。2018 年 10 月上线的【多闪】,在 2019 年 1 月 15 日开完发布会后不久,便开始领红包活动拉新。
下图可见,1 月 22 日后,【多闪】下载量如乘火箭般上涨,直接飙升至 46 万+,效果惊人,时间维持了近乎 10 天。
(红线为领红包活动期间下载量趋势图)
触角延伸,各大 App 加入短视频
短视频的火热,导致不少 App 开始往自家产品中加入短视频的功能,例如小红书的短视频分享推荐,微信朋友圈的个人视频动态等等。
小红书,作为一款女性种草社区的 App,用短视频分享动态,展现产品的效果会更好,用户浏览量也会随之增多。在小红书里,短视频的功能是如虎添翼。
然而,在微信中却非如此。
2018 年 12 月 21 日,微信加入了时刻视频,用于用户记录眼前的世界。如今,差不多已两个月有余,在朋友圈看到好友的视频屈指可数,人们的视频动态还是习惯于发在朋友圈或是其他短视频平台。
所以说,不是所有产品都可以借用别人走红的方式,成功的模式不可复刻,需要与自身情况相结合,考虑自身是否需要该功能,对产品自身会带来什么额外的效益,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嫁接过来。
写在最后
由于轻量级、网路技术等快速发展,短视频已成网络传播主流新媒体化生存的需求。不久前,抖音发布 2018 年度报告,其中,5724 个政务号、1344 个媒体号已入驻抖音,累计获赞共超 69 亿次。
“四平警事”,“人民日报”等严肃正经的政务号、媒体号也积极拥抱平台,向广大受众讲述正能量满满的故事,为用户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任何一个平台的存在都是中性的,只有用户共同维护平台的环境,这样的平台才能更长久的下去。
你觉得现在有什么软件是可以取代微信的?
微信难以取代并不在技术和投入,阿里的支付宝也加入了聊天,朋友圈,甚至是商圈,生活圈等功能。但是支付宝的聊天和生活圈并没有对微信造成多么巨大的伤害,相反支付的所谓生活圈还给自己添了麻烦,给一些用户造成不适,甚至是对一些用户的言论过分限制,造成莫名其妙的违规,警告,得罪不少原支付宝用户,让粉转路,甚至转黑。可以说支付宝的生活圈做的很失败,不单是“校园日记”,“白领日记”等等的失败。如果简单品论其为何失败,大概就是“阿里没有做社交的基因”。乍一看难以理解,可事实就是如此。
微信之于社交,最难让人割舍的恐怕是深度的联系。一般人很难离开微信上的联系人,这些联系人现在是家人,好友,合作伙伴,客户,等等。以至于没有了微信,人们找人都麻烦。这种联系很难取代,阿里巴巴做过一次又一次的聊天工具,但是从来没有在社交上让腾讯难看,以前QQ没有,现在微信更没有。
其他对手更不用说了,从来没有一家浮出大众视野太长时间。
那如果想要代替微信,可能需要做什么呢?
假设有足够的金钱,有强大的技术团队,可能需要:
一、建立自己强大的数据中心
为什么做微信这样的社交软件需要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答案很简单,微信已经逐渐进入更多社交以外的场景,除了基本社交功能需要有强大的服务器(数据中心)支撑,基于微信的各种应用场景同样需要有自己的专用服务器,而且不排除大量企业级的子应用。如果没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去支撑,把这项最核心的业务转而托管给第三方云平台,那你就别提“取代”半个字!
在这方面,有可能的对手是阿里巴巴,华为等。
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并建立围绕着的生态是持续发展壮大至关重要的核心武器。试想当自己家的生意居然被估值为接近这些巨头,在很多领域与这些寡头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之时,自家的核心计算依然要靠直接对手,这恐怕不是一个完美的模式。
以头条为例,目前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发展自己更深度的社交平台,甚至是支付工具,但是当阿里想要制约你时,你束手无策,因为你的核心放在人家那里跑。这就意味着你永远无法超越他,即便你很有潜力。当然如果头条是被控股了,那就老老实实,不要有太大的想象力。
二、拥有强大的用户群
用户群除了基数大,还要包含各个阶层,这样才能把家人,朋友,伙伴,甚至是街边的乞丐都关联进来。展望一下,有这样用户基础的除了移动电信,还有支付宝等。但是很遗憾,他们都有各自的缺憾,无法将自己的用户群有效地转换为以社交为基础,可以发展上层应用的用户。
同样的,在这方面,支付宝依然最有潜力,但是如我们见到的,支付宝还是没做成社交大亨。甚至依旧需要靠十几亿十几亿的红包和各种福利来搞活用户。
头条可以么?恐怕也还没有到那个程度,头条更像是微博的终结者,同时是知乎等的直接竞争者。但是在深度社交方面,头条用户还不能进入到微信的关联深度。用户在头条更多是网瘾式的时间消耗,恐怕很少有用户会用头条来联系客户,与朋友交互。此外就是各种名人专栏,内容发布(以短视频为最),等等,让头条更像是大众新闻平台。但是头条有进一步做社交(聊天)软件的基础。缺的恐怕是属于自己的数据中心,没有核心武器,就只能继续与阿里云等三方数据中心合作。这样永远限制了自己往更大发展的可能性。
华为的用户可能转化为深度社交用户吗?恐怕很难,华为的主要用户是手机,服务器(企业),通信等领域,都是大客户,而非普通用户。那其手机用户可能吗?恐怕也不行,华为手机量虽然大,但是并不能覆盖所有移动用户,更别说是深度社交。华为手机可能更想在支付工具的层面更进一步,让所有用华为手机的人碰一下(NFC)就可以付款,收钱,坐公交,银行取钱等等。必须承认,华为把NFC做得很接近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再是谷歌当时提到概念。
三、足够强大的政策面支撑
一般公司做社交,最头大的恐怕就是动不动违规。支付宝的“日记”系列生活圈就是将自己绊倒的例子。腾讯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也可能是因为其发展的历史性因素,无法被取代。
以支付宝生活圈上线时“日记”的案例为例,当时央视(官媒)正式批阿里,大概意思就是电商就应该做好自己电商的职责,你丫不是做社交的料。而用户体验到的是言论极其受限,动不动违规,甚至在支付宝应用里直接发违规警告,可想而知当时阿里因生活圈受到的官方压力。
经常接到买股票的电话并被要求拉进群?
经常接到买股票的电话,并被要求拉进群,这是怎么回事?
接到推荐股票的电话,大体情况有以下几种,第一,你的电话号码被开户的证券公司的不良工作人员卖给了骗子,也有可能你是在股票软件手机APP上注册过手机号码,验证过短信这些商家卖给了骗子,也有可能是骗子随机打的电话,比如他从电话号码后五位00000打到99999,总能碰见做股票的人。这些人拉你进群,不外乎以下几个目的,
一,自称机构分析师,免费分析你的套牢股票,免费荐股,这些人有的还真有几把刷子,技术分析说出来头头是道,也能推荐几个涨的不错的股票,等你相信他了,就要求荐股分成,你听了他推荐的股票买进以后赚钱了,他要求提成,而赔钱了,跟他没什么事儿,往往等你赔钱了,就找不到他了或者是要求你升级服务交更大的费用。
二,在群里销售炒股软件的,把自己的软件吹嘘的神乎其神,什么国外高校毕业的天才编写的交易程序,多么神奇的独家指标,按照指标提供的买卖信号,操作成功率99%,几乎每天都能抓到涨停板,一年多少倍不是梦,还有不少群友都在夸奖这个软件多么多么好(其实都是托),等你买了软件以后,很不幸,操作成功率99%里面没有你,你倒是常常在那1%里面。
三,拉你进股票群,免费给你分析股票,取得你的信任,然后说现在A股行情不好,我现在在做外汇微盘或者黄金石油或者港股,时不时的晒出来一两个单子,赚了多少多少。也有群友随声附和群主带带我呗!然后群主勉为其难,带着大家做不正规的交易,把钱转到非法平台上,你只要参与进去了,基本就是血本无归。
四,有部分群主是为了推广自己的微博公众号,打打知名度,给自己的自媒体涨粉,关注的人多的话有很不错的广告收入,如果写的不错的话,有粉丝给打赏,或者给群主发红包,也是一个不错的收入。
五,前期有意识的推荐股票,而且股票涨的也不错,深得群友信任,后期联合庄家出货忽悠散户接盘。正好前几天看到一个比较有良心的股票群主发的截图,有人想让他忽悠他的群里的人接盘,他没有上当,截图如下,
所以说拉你进群的一定要小心,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不要参与不明来历的交易平台,小心上当受骗。
我是证券从业人员欢迎大家关注交流。
上面就是关于200个app拉新的回答了,同时还做了对有没有什么第二职业可以推荐的一些说明,如果关于这个软件拉新你有什么不懂的话可以给我们说明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