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新APP作弊,如何从根部解决?
自1972 年,罗伯特·卡恩在华盛顿举办的世界计算机通信大会上亲自演示了第一代互联网的雏形——ARPAnet开始算起,这一人为架构的虚拟世界已经延续了整整47年。
47年的时间里,互联网都在作为一种人们眼里不可思议的工具而存在着,它象征着一个物种想象力的边界,并在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种种期待之中完成了自我的升级——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它从一些数据和传输介质,蜕变成了现实生活的一部分。
正如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电影《头号玩家》中作出的畅想一样,奠基在互联网之上的庞大世界,终将在不久之后,成为人类栖居精神需求的一片“绿洲”。
然而荧屏之外,尽管让高达和机械哥斯拉这样的动漫人气角色跨越了各自的背景故事并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联袂演出,但电影的最后,老爷子还是借主人公韦德·沃兹之口表达了他自己的思考:
“虚拟世界只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延申,它并不能脱离现实而独自存在。”
图片来源:头号玩家电影截图
话虽如此,但两个世界的规则毕竟还不能一概而论。以数据和字符所构建的网络世界,其运行机制本身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
与此同时,一批潜藏于虚拟与现实之间灰色地带的“超能力者”随即应运而生。
01
所谓的“超能力者”,是一种网友群体之中的戏称,具体指的是利用各类游戏软件的漏洞制作或使用辅助工具的一批人。
这一类人的存在,对于其他“友好”的玩家来说,不啻为一场灾难。
他们的枪械可以自动瞄准,血量和护甲值都是无限的,更有甚者,通过一些简单的数值调整,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可以做到飞天遁地、御水而行。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时下较为火爆的大逃杀类游戏中,他们还有着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绰号:“大罗金仙”。
在此基础上,一场普通玩家和作弊者之间的“诛仙大战”就此展开。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事实上,外挂背后的历史,几乎和国内游戏产业的历史一样悠久,并在长期的发展中,伴随着游戏产业的规模的扩大而形成了自己的黑灰产业链。
其实很少有人知道,第一代的游戏制作者们对于外挂的态度,是很包容的。
许多人第一次使用外挂,还是在玩《仙剑奇侠传1》的时候使用的金山修改器,通过对于游戏内部一些数据的修改,这款软件可以让你轻轻松松地在几分钟里升到满级。
彼时,在游戏产业初步建立的国内,很难有人能够抵挡住这样的诱惑,这也导致了当时网吧里“开挂”之风一度盛行。
图片来源:网络
另一方面,由于当时国内市场上的游戏普遍还都只停留在单机的层面上,大部分制作者们对于这种开外挂虐电脑的行为也都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然而,伴随着游戏产业的发展,他们在不久之后就尝到了自己亲手种下的苦果。
伴随着局域网时代的结束,多人对战系统的兴起,市面上主流的各大游戏开始从以往简单的殴打电脑模式变成了玩家之间的切磋交流。
或许是因为忍受不了技术的缓慢提升和游戏快感的落差,亦或许是“开挂”的风气已然深入人心,为了获得以往那种砍瓜切菜般的游戏体验,不少人最终还是选择了打开了外挂软件大杀四方。
等到不少游戏公司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游戏的风气和氛围已然形成,面对铺天盖地的外挂需求,他们除了账号封禁之外,也并没有更好的处理手段。
这批来自中国的外挂玩家们随即以势不可挡的力量冲出了亚洲,冲向了世界。
此前火爆全球的游戏《Apex英雄》中,一份由该游戏的制作方重生工作室发布的检查报告显示:《Apex英雄》使用的反作弊技术已经封禁了超过 35.5 万名使用外挂的电脑玩家。
其中,超过90%的开挂者来自中国。
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份报告里的另一项数据打了所有人的脸,此前论坛上为中国人开挂的辩解更多是停留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上,“他们有数以亿计的游戏玩家,相比之下开挂的人数自然更高”,人们总是这样说。
然而根据《Apex英雄》官方发布的数据来看,来自中国的玩家在整个玩家群体里只占相当小的一部分。
小部分的人,开出了游戏里几乎所有的外挂。
另外一些工作室内部的人员则在网上吐槽称:希望可以把中国玩家单独放在一个服务器里,让他们之和自己人玩。
另一边,尽管对外挂采取了雷霆手段,但游戏更新完成后,不少人仍然表示,自己的游戏体验并没有得到任何的优化,外挂的出现依然十分频繁。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是没有办法的,因为这些游戏公司对于外挂本身的处理经验有限,“即使是贵为世界最大游戏公司之一的EA公司,也不曾见到过任何一个地方有着像中国一样复杂、齐全的外挂产业。”
02
中国的外挂产业到底发达到了什么程度?
随便打开QQ群聊搜索一个游戏,结果多半都是和外挂销售有关。
在淘宝上搜索“Apex原力”(外挂的别称),随手向下一拉,就有数十间标注着透视、自瞄的外挂销售店铺。
这些店铺中,部分销量不错的甚至可以达到每个月两千份左右,按每份外挂6-25元不等的价格,一个单一游戏的外挂就可以轻松为店家带来过万的收入。
这还是在Apex英雄在国内已经热度大减的情况下。
另一边,国内的外挂已经自主实现了产业升级,甚至构建了自上而下的产业链条。
在这一产业链条中,外挂作者是产业链上游和核心,他们外挂的核心代码的撰写,然后是各式各样的分销商,他们拿到不同作者的源码后包装成不同的外挂,再转交给渠道商。
最后再由渠道商联系各个经销商进行售卖,而这些经销商,往往也就是人们熟悉的外挂贩子。
在这些层层相扣的环节中,外挂贩子和外挂作者的利润并没有多少,大部分的利润都进了中间的分销商和渠道商的口袋,他们是这一黑灰产业里“隐藏在帷幕下”的人。
2018年,腾讯联合警方破获各类外挂制作销售和游戏诈骗盗号等案件33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50余人,其涉案金额更是达到了夸张的1.51亿元。
1.51亿元是什么概念,要知道,作为世界游戏产业巨头之一的暴雪公司,整整起诉了做他们游戏外挂的一个公司八年的时间,才让后者付出了区区800万美元的赔偿。
此外,种种迹象表明,拥有者完整产业闭环的外挂工作室已经不仅仅只局限于为一些火爆的游戏制作辅助软件了,他们之中最厉害的那部分,甚至已经开始和一些上市的游戏公司合作,玩起了资本的布局。
此前钛媒体就曾报道过,来自各大工作室的刷榜类作弊软件已经彻底占领了IOS商店的榜单。在2015年A股市场疯狂并购游戏公司的时候,很多A股公司甚至还一度要求标的公司通过刷榜的手段提升营业额。
尽管这部分自己充给自己的钱都要被苹果公司截留30%,但由于营业收入对应被收购或者借壳上市的市值,往往可以实现10-15倍刷榜金额的市值扩大,加之二级股票市场的变现,这怎么看这都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与此同时,伴随着公司的成功上市,它们中的一部分仍然要频繁依靠刷榜这一作弊手段维持自己的营业额,从而保证自己股价的稳定。
03
与此同时,依然留守在游戏产业中的那部分外挂工作室,也开始不再简简单单的满足于寻常外挂的制作。
他们高举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发扬自力更生的宝贵精神,自发的对自己旗下的外挂产品进行着更新换代。
普通的自动瞄准外挂因为使用起来过于简单,已经难以满足用户屠戮的快感,在此基础上,来自遥远东方的创造力再度震惊了世界。
前一段时间,一段关于Apex外挂的视频在各大社交媒体网站上广为流传,视频的主角是一位名叫“叶问传奇”的中国玩家,在这款以枪械射击为主要攻击方式的游戏里,他击杀对手的方式也很特别:用脚踢。
于是,全球各地的游戏爱好者们得以目睹了这一场人类视觉史巅峰盛宴,这位穿梭在枪林弹雨中的“叶问”兄弟高速行进在地图每一个有人躲藏的角落,并且以6秒钟14脚的速度踢爆了那些手执着重机枪玩家的脑袋。
另一边,来自腾讯的手游《刺激战场》(现名和平精英)中,那些外挂的制作者们已经不再通过大喇叭喊话的方式兜售他们的外挂了,他们选择了一种更为狂野的方式。
在游戏的部分对局中,外挂制作者们随心所欲的从天上降下一座座的“五指山”,将玩家困入其中,或者通过一些加速的辅助软件,以100km/h的步行速度追上一辆行进中的吉普车,隔着车窗询问那些正在专心开车的玩家:“你们需要买外挂吗?”
显然,如果得到答复是否定的,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补上一发子弹。
除此以外,他们还为各大直播平台的主播,游戏视频的博主和普通的游戏玩家设置了不同版本不同功能的外挂产品,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私人定制。
而面对这一情景,许多玩家除了日常吐槽游戏公司反外挂能力的低下之外,也只好抱团当起了阿Q。
时至今日,不少B站的用户甚至把观看各类匪夷所思的外挂产品当作了日常的快乐源泉。
图片来源:网络表情包
当然,也有不少玩家不甘于自己的游戏体验被外挂残忍地剥夺,他们组成了各个反外挂的团体,活跃在各大作弊现象猖獗,而反外挂能力低下的游戏之中。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甚至配备了价格最为高昂、性能最为顶尖的外挂,而他们的任务也很简单,在一场游戏最开始的时候,“杀死”一切“可疑的”作弊玩家,然后退出这局游戏,让剩下的玩家们展开一场公平的竞技。
当然,所有人都知道,这种方式收效甚微,因为被另一个更强的开挂者制裁这一反外挂的方式,并不会让外挂使用者感觉到心灵的忏悔和宗教意义上的威慑,只会变相的告诉他们:“你的外挂还不够强(太老套了),快去升级最新款式的吧。”
另一边,许多人都曾经把国内外挂的泛滥看作一种玩家平均素质低下的表现,为此他们选择了去购买诸如《守望先锋》、《全境封锁》这样动辄二三百元人民币的昂贵游戏产品,他们希望借助价格这一门槛,淘汰掉大批素质低下的玩家。
然而现实很残酷,他们那批活跃于游戏中的“神仙”同胞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个事实:一个人的游戏素质和他的经济收入之间,似乎并没有任何直接的关联。
最终,一部分崩溃的玩家选择了加入外挂的阵营,用同样的作弊方式为他们失去的游戏体验和时间完成复仇。
此前,瞄准了这一商机的外挂工作室甚至一度在直播平台举办了一场“诸神之战”的游戏比赛,参赛者的要求也很简单,必须要开启外挂。
他们用这种最直接的方式,为外挂的客户完成了各品牌外挂质量的评级,如果没有腾讯和直播平台的介入叫停,他们或许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一个细分的市场。
04
行文至此,我们不禁想要问一个问题,遍布中国游戏行业的外挂真的无法制止吗?
很抱歉,我们不得不遗憾的表明,截至目前,要做到这一点仍然是极为困难的。
因为外挂盛行的背后,除了经济利益的诱惑,更多的是观念上的原因。
以暴雪公司为例,事实上,除了明目张胆的使用外挂软件,他们对于玩家之间互相借用账号,或者是寻找高手代打这一行为都是不允许的。
在英雄联盟的制作方拳头公司的管理制度里,更是直接将使用不属于自己的账号定义为一种违反游戏道德的举措。
然而反观国内的游戏环境,猖獗的不只是外挂的制作者,一些代打代刷代练的工作室收入甚至还要远远高于单纯的外挂制作。
不少著名的游戏玩家都有自己的账号运营团队,包括王思聪在内的这批游戏富豪们并不缺乏金钱,相比之下,时间和精力就成了更为宝贵的东西。
例如直播行业的顶级主播PDD(刘谋)就曾经爆料过,自己在玩逆水寒的时候,一直都养着一个代练的团队,每天三班倒的为自己完成日常任务,强化游戏装备,自己的账号通常是“时刻在线”的。
这并不是某些游戏的个例,而是游戏行业里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所有人都理所当然的认为,土豪们这样玩游戏是“无可厚非”的。
另一边,关于游戏作弊产业的种种探讨之中,我们也不应该忘记,文章篇首所谈到的,虚拟世界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延申。
在外挂行业中,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如果你能打得过一个外挂,那并不是因为你足够强,而是那款外挂太弱了。”
套用到现实里,如果你发现了一种作弊方式,那并不一定是现实进步了,很可能只是这种作弊方式太老套了。
前年的时候,由纳塔吾·彭皮里亚执导的电影《天才枪手》,借助校园作弊的故事展示了另一种维度下的青春,上映当期即豪取东南亚不少国家的票房冠军。
与此同时,电影里所传达的那句“考试可以作弊,人生却不能”的至理格言,也伴随着电影的火爆广为流传。
然而电影之外,人生真的毫无作弊的可能吗?
远的不说,仅仅是在十几年前,各类的高考、公务员考试的作弊、代考产业还曾经被各大媒体广为报道,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类现象也在逐渐的销声匿迹,然而没等人们高兴多久,前段时间爆出的美国高校招生舞弊事件,又再次让人们的情绪跌落谷底。
考试的作弊变少了,并不仅仅意味着作弊的人数减少了,很有可能只是说明除了考试以外,人们开始拥有了更为稳妥的作弊手段。
借助游戏领域的一句话来说,一切没有被系统检测出来的作弊软件都是合理的。
而生活之中,那些没被制度“检测”出来的作弊行为,还有多少呢?
作弊对他人的危害?
您好,非常高兴可以为您解答这个问题。作弊对其他人也是有不小危害的。很多人认为,作弊是自己的事,最多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不管别人的事。其实不是这样的,你的作弊,会导致你的名次上升,而把真正有实力的人的排名拉到后面,把别人的辛苦付出,变成了徒劳,这种危害是很大的,是一种害人害己的做法。
你身边遇到过哪些毁三观的奇葩?
你身边遇到过哪些毁三观的奇葩?说说他们的故事。
三十多年前,我们村里出了一桩新鲜事,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妇幼皆知,也大大地毁了人们的三观。村里有个头脑灵活的男人,大约三十多岁,在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村里买了辆四轮,给人拉货,跑了几年,挣了不少钱,后来盖了平房,又买了辆私家车,在县城跑出租,家里有贤惠善良的妻子,一边种田,一边操持家务并照看年迈的老人和三个幼小的孩子,丈夫在农忙时也偶尔搭把手,虽然如此,妻子觉得丈夫在外辛苦,从未有过半句怨言,老人平时逢人就夸儿媳孝顺,把一大家子打理得井井有条,亲戚邻居也处得很融洽,村里人都很羡慕,多幸福的一家人!
可谁知,这样的好日子没过了几年,丈夫就有点飘飘然了,仗着自己长得还可以,和在县城打工的同村的一个姑娘勾搭在一起了,因为是邻居,这位姑娘回家时经常来他家看电视,善良的女主人从未多想,只认为她还是个孩子,发现倪端的还是她十几岁的女儿,起先告诉她,她还训斥女儿,说孩子胡说,等老人批评男人时,她才明白事情是真的。
可这个时候,那个女孩已陷进去了,任凭家人怎么劝阻都不听,非男人不嫁,甚至以死相逼,男人有点怕了,只得答应,因为妻子本份,死活要求离婚不离家,离婚时,男人把所有的财产都给了妻子,他说还有孩子,只带着病重的母亲。
谁也没有想到,那个整日说句句是真爱的女孩不干了,她甚至说,你什么都没有了,我这么年轻嫁给你亏大了,她还说,人心难测,真没想到男人平日说的爱她全是假的,否则,他也不能净身出户。
一场闹剧不欢而散,离了婚的女人情愿独自扶养三个孩子,也不愿复合,刚开始甚至拒绝接受前夫的任何资助,只是在儿子一次病重时,在亲朋好友的百般劝说下,才拿了前夫的一些钱给孩子治病。
爱情不是儿戏,更不是交易,那些不惜玩火的男女,到头来,不但害人害己,还贻笑大方,真的不可取。微信中最让你恶心的一项功能是什么?
1、拍一拍
这个功能太鸡肋,感觉有点绿茶。明明是自己想聊天,又不好意思太主动,先拍一下人家,让对方找话题。
被拍的时候,我会觉得这人是不是有病,有话直接说不行吗?有紧急的事情可以打电话,拍一下我又感觉不到,这不是瞎耽误时间吗?
2、撤回聊天的时候,最恶心的就是“对方撤回了一条信息”,我看都看到了,你撤回有什么用?
对发信息的人来说,可能一时说错话,撤回本来就是为了避免尴尬,结果对方追着问:你刚刚撤回了什么?这不是更尴尬了吗?
3、转账必须本人接受有时候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就不能像支付宝那样直接到账吗?
4、不需要本人同意就被拉进群一个人带娃很辛苦,好不容易把孩子哄睡着,又被一连串的微信提示音吵醒。打开一看,莫名其妙被拉进了什么福利群,真想骂人!
5、手机设置了静音,视频通话和语音通话不能静音经历过孩子突然被吵醒,我就把手机设置了静音。好几次睡得正香,突然被语音通话请求吵醒,孩子吓得哇哇大哭,我头疼得像要爆炸。现在每天睡觉前直接设置飞行模式。
6、朋友圈看到别人自言自语不是共同好友,评论我们是看不到的。有些人回复评论的时候,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喜欢让所有人看到,然后我们就会看到一个人在那里自言自语,感觉很诡异。
7、朋友圈3天可见、半年可见说实话,大家都挺忙的,谁会闲着没事翻看你以前的动态?
关注你的人,只要你发出来他就能看到。不关注你的人,你就是设置成他一个人可见,他也会假装看不到。
8、被人删除或者拉黑,没有任何提示好不容易有时间,想找个朋友聊聊天,却发现人家早就把你删了,而你一点都不知道,这种感觉很恶心。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绝对完美的软件,微信虽然有一些缺点,却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和快乐。我有他生活作风不良的证据?
为了竞聘领导岗,为了打败竞争对手,真是不择手段,连如此下作的点子都能想出来,真是小人行事啊!
我原来的公司就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当时公司空缺一个经理的职位,张主管和王主管资历、能力都差不多,两个人是经理职位的最佳人选,明里暗里竞争的非常激烈。
张科长为了打败王科长,便给老板写了一封匿名信,反映王科长与女职工关系暧昧,有生活作风问题。这样的人是不适合当领导的。
老板接到匿名信之后,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针对这匿名封信进行分析讨论。
我和老板都认为匿名信是张科长指使别人写的,动机不纯。
老板对我说:“小张人品有问题,不值得你信任与重用。他今年能告发小王,说不定哪天他抓住了我的把柄也敢告发我,找机会把他辞了吧!”
小张的计谋没有得逞,公司提拔了小王当了经理。
小张写匿名信告发小王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在全公司传开了。同事们都对小张另眼相看,都说小张为人不地道,是小人行事。同事们都对他避而远之。
小张自感无脸在公司待下去了,没经过我劝退,他便提出辞职了。
我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就是想告诉你,你不能将同事生活作风不良的事捅出去。如果捅出去,单位能不能采信还难说,即便是采信了,把竞争对手打趴下,你也未必能竞聘上。
因为,领导会把你看扁了,会认为你动机不纯,认为你人品有问题!有哪个领导敢用人品有问题的人呢?
再说了,一旦让同事们知道是你捅出来的,岂不是被同事们耻笑?有谁还敢跟你打交道?还不拿你当贼防?你如何在单位立足?
想竞聘当领导没有错,但应该采取正当的方式,而不是通过打压陷害对手,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
正确的竞聘方式应该是,尽最大努力去展示自己的能力、优势,靠自身实力去战胜对手,而不是诋毁对手!这样才能服众!
在职场上,记住:“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句话,无论放到什么样性质的单位都是适合用的。上面就是关于拉新APP作弊的回答了,同时还做了对如何从根部解决的一些说明,如果关于这个软件拉新你有什么不懂的话可以给我们说明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