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app如何拉新,如何快速入门金融学基础?
可以看看《斯坦福极简经济学》,经济小白入门看的书。下面先放个我做的本书图解。
前言:你可能没学过经济学,但经济学就在你身边。如果能去理解它,一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所以小熊今天本着实用的角度,图解《斯坦福极简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什么?简单说就是:
1.社会应该生产什么?
2.应该如何生产?
3.谁来消费生产的东西?
所以微观经济学就是生产者、消费者、商品三者之间在我们生活中的变化规律。而其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就是供需关系。
理解这个概念有什么用?
对于企业家来说。分析你产品的需求弹性,有助于你获得更大的利润。比如某个当红明星演唱会门票。这个需求弹性较小(购买者的数量受价格影响较小),所以你可以适当提高门票的价格,取得最大利润。
反正,如果是水果,这个需求弹性较大(你价格调高,购买者就明显下降),所以如果要调价,就要仔细斟酌。
对于普通人来说。你的劳动力也是商品。既然是商品就是用于需求弹性,供给弹性。所以工资的均衡点(平均工资),由市场劳动力供给数量相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量而决定。那么如何找到一份高工资工作?
选择市场需求大而供给少的职业。
二、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相对来说,影响层面比较大,就像是海浪,如果你能顺势而为,那就能轻松走在最前方。所以,了解宏观经济学,就是了解社会变化趋势,然后顺势而为。
长期来看,经济增长是唯一会影响生活水平的因素。GDP,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字面意思:国内生产总值。但你知道GDP其实又由多个部分构成?
同时在这里面,政策的力量会轻易影响到其中投资、政府支出、出口进口环节,所以在经济增长的大目标下,宏观经济政策就又有了四个小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要发展,一定会需要向银行借钱。但什么时候该借钱?什么时候容易借钱?其实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就可以看出。
要判断什么时候容易借到钱,可以去看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再贴现率升高,就是告诉普通银行,你放贷的成本提高了,少放点钱。反之则鼓励多放贷。同时也可以看中央银行公布的法定准备金占比。如果调低,意味银行可以放贷的钱又增加了,所以可以贷款的人就多了。
所以,如果你是企业家,并且财务上和银行关系密切,可以多注意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适当在财务上灵活调整。
通货膨胀,相信大家对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它意味着你的钱在贬值。那么通货膨胀率和贷款利率又有什么关系?
你仔细想想,比如你借一万元,年利率在5%,那么一年到头,你该付的利息是500元。但同时,今年通货膨胀率是4%,意味你借的一万元一年以后贬值400元。那么实际上你的利率才1%。
所以当通货膨胀率大于银行的贷款利率,你只要贷款,你还赚到了!
讲完通货膨胀,再说通货紧缩。经济学上有句话说:适当的通货膨胀好过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表面上看是你的钱升值了,但同时伴随着经济萎缩,经济萎缩即意味有一部分企业要倒闭、有部分人会失业或者工资降低。如果通货紧缩率太高,那么就是美国1929年经济大萧条的情况。
你看,表面看通货紧缩让你的钱升值了,好像是好事,但实际上你却很有可能会因此失业。你都没有了收入,是不是得不偿失呢?就像无源的水,你的水没有了源头,就算会因此变得越来越珍贵,但终究会枯涸。
经济学本身是一个庞大的学科,而《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就是给大众普及入门经济学规律的一本书,全书有很多个小的知识点。小熊读完后记了四十多条笔记,但在写这篇文章时发现特别不好写,绞尽脑汁才写出这么篇文章,内功还需修炼,请见谅。最后,建议大家有兴趣看看原书。
由于文章内容中间无法插图,烦请将就看下
有人说可以做一个类似中介的app?
经常看到个问题,“支付宝和微信为什么不能实现互通”。题主的问题也离不开这个点。只能说目前还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为什么?自然离不开技术成本问题、平台之间的竞争关系,安全层面的考量等诸多因素。
但是类似题主提到的“中介软件”,也是需微信和支付宝通过协议同意合作后,才可以打通这个通道的。但是这样一来需要考虑的因素除了以上提到的以外,还要考虑跨机构清算成本、安全监控等问题。微信和支付宝这两个支付软件之所以能各自把支付市场份额做大,一方面得益于备付金利息收入能够用于大量补贴市场;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对二维码标准的垄断,而聚合支付和其他中小支付则为其提供商户的拓展与服务工作。若是都连通在一起,市场垄断被打破,就意味着势必会有一部分商户将从支付宝、微信的手中流入中小支付机构的手中。支付行业谁知道又会面临怎样的变数呢?
其实关于连接微信和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软件的渠道也不是没有人想过。央行不也大力推进“支付码互联互通”嘛。近日,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在《清华金融评论》5月刊中发表卷首文章,文章称央行正在通过新兴金融科技手段积极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互认互扫。而早在去年9月,香港金管局启动快速支付系统“转数快”,用户以手机号、电邮地址和二维码作为识别代码,进行银行和跨储值支付工具转账。21家银行及10家储值支付工具营运商接入了“转数快”的系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也包括支付宝香港钱包、微信香港钱包。这就意味着,在这一运行体系下,微信和支付宝的余额账户可以彼此转账。
总之还是各方利益是否能够平衡的问题吧。
有一个学金融的女朋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学金融的女生并非都是御姐,有的也小鸟依人,柔情似水。在许多人眼里,金融女一般自带光环,主观性强,有想法,富于判断力,有时候感觉金融女比较强势。
有一个学金融的女朋友,和金融女谈恋爱,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我来说说我的真实体验:
1.被计算和“算计”的感觉
每天有人为你计算机会成本,告诉你怎样最划算和收入最多,然后与做你的银行,想帮你的钱升值,再帮你花。
2.我仿佛被弱化了
她会觉得你幼稚,所以平时绝不跟你争论,你说什么,她都会微笑。她经济会超级独立,她体贴,不哭不闹,不公举,有时她一个电话可以解决你困惑很久的问题。
3.感觉自己不是她的必需品
金融女本身就有些强势,她看起来比没学金融的男人聪明冷静。雌雄同体式的她,有时候觉得有男朋友是个累赘,所以不少金融女并不怎么想谈男朋友。
4.我感到自己似乎被闲置了,永远觉得她是各种“忙”
别的姑娘在刷微博聊八卦,女朋友忙着打电话交流“行内之事”,看大盘看期货,周末忙着到处看项目甚至是各种签合约,有时想带她出去跟我的哥们和朋友一起聚个会,看个电影,都不一定能约到她。
5.孤立和被孤立
她在餐桌上谈论股市,什么线怎么走啊,多少点会反弹啊,还有什么震荡之类的,对金融不感兴趣的我只能埋头默默吃饭。她在屋里很多个电话,内容时常是:抛不抛啊,买不买啊,这个点可以进仓了不,还有就是股市不景气的时候,你最好别惹她。
6.层级感分明
一般级别的金融女忙得做不了别人的女朋友,高级别的金融女却又不是一般人的女朋友。
总之,有一个学金融的女朋友,男人有更多的身不由己,有些“受制于人”之感和时常被孤立;没学金融或对金融不感兴趣的男人,有时会感觉缺乏存在感,有时想刷点存在感还不一定刷得到;在感情上,面对金融女,我的主动性被弱化,有时陷入被动;但同时感觉她比没学金融的那些女孩要独立,要理性。有时候,我也会有些虚荣感甚至是自豪感,因为她真的是某些时候在你和其他人面前能展现她的专业面,有独到见解,甚至能给你摆平些许难题,让你心生佩服,对她刮目相看。
上面就是关于金融app如何拉新的回答了,同时还做了对金融app如何拉新的一些说明,如果关于这个软件拉新你有什么不懂的话可以给我们说明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