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拉活拉新,出租车如何找客源?
1.
眼观六路作为一个出租车司机,具有眼观六路的本领是最基本的,开车的同时要随时看一下马路对面是否有等车的乘客,如果发现,可以鸣笛提醒一下。 如果想打车,自然会向你招手。
2.
定点所谓定点,就是指在固定地点拉活,比如晚上吃饭高峰期,可以选择规模比较大的餐馆酒店;也可以选择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
3.
打车软件滴滴,快的等打车软件也是可以保证出租车司机提高收入的一个软件。
美团打车在上海运营情况如何?
还记得前不久轰轰烈烈的“美滴大战”大战吗?
今年3月份,美团打车高调杀入上海,重新点燃补贴大战的烽烟。
在乘客端,美团每天对前3单各减免14元,另外还有几元左右的减免券。
于是,在打车很便宜的情况下,很多原本乘坐地铁、公交车、滴滴的上海市民,转而成为了美团打车的用户。
上线首日美团打车日订单量即突破15万单,第二天则达到25万单,第三天完成订单量突破30万单。
美团CEO王兴以准胜利者的姿态骄傲的宣布:“美团已经迅速地拿到上海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在司机端,美团打车对司机的抽成仅为8%,不仅远远低于滴滴方面的20%,而且还会有许多额外的补贴。
于是乎,许多滴滴打车的司机选择阵前“起义”,倒戈加入美团打车的阵营。另外在补贴大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憧憬下,不少外地司机也纷纷跑到上海滩加入美团打车赚大钱。
有美团打车的司机回味着那段日子津津有味地说道:“每天早上7点钟出门开始接单,一直跑到晚上十点多回去,十五个多小时,能挣1500元多。”
他就是几个月前专门从江西老家跑到上海加入美团打车的,他所在的汽车租赁公司有司机200多名,许多都是从外地跑到上海干美团打车的。
在丢了乘客和丢了司机的双重打击下,滴滴被打得措手不及,差点丢了上海这座中国第一大城市。
然而就在美团攻势如虹的情况下,上海交委出手了,王兴的猛烈攻势戛然而止!
4月5日,上海交委向美团打车发出了“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美团打车在收到通知书后7天内完成3项整改措施,禁止平台企业纵容非法客运行为,恢复行业正常营运秩序。
1、立即停止向不具备营运资格的驾驶员或者车辆发布召车信息,并清理所有平台内注册的不合规车辆和驾驶员。
2、将所有驾驶员、车辆注册信息及营运数据如实上传至行业监管平台,实时接收接管。
3、停止目前以补贴为名的不正当低价竞争行为。
上海交通委执法总队还表示,美团打车平台如若未在期限内完成整改的话,执法部门将依法吊销美团打车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证。
在上海市交通委多次约谈监管下,美团打车的高额补贴目前已基本停止。
这给美团打车带来的直接结果是用户的大量退散,订单量大幅下滑,之前大手笔投入抢夺来的市场份额迅速丢失,前期的努力功亏一篑。
多名美团打车司机表示,取消补贴后,接单量相较此前下降了超过五成,三四十分钟一单常有,有时一个小时才接到一单。
浦东一家汽车租赁公司员工介绍,最近几天来公司租车的司机,98%选了滴滴,不再像此前美团高额补贴时期。3月份那会美团刚进来,用户多,奖励高,用户和司机都涌入美团打车。
然而在美团打车的高额补贴消退后,用户和司机又形成了双方的恶性循环。司机端补贴和接单量下降,导致司机积极性降低。用户端没有了高额的优惠券,加之司机流失,也逐渐不再使用美团打车。
纵观这场美滴大战,王兴输得有点冤,因为他不是输在战略不当,也不是输在实力不济烧不起钱,而是输在上海交委的干预。
本来作为后起之秀,美团打车若想要挑战滴滴打车,只能通过补贴、优惠等低价手段来拉拢司机和用户。
而上海交委禁止低价竞争的行政干预,让美团打车无法开展上述营销策略,在失去了“低价竞争,高额补贴”这一杀手锏之后,美团打车很难在短时期内获得市场份额。
至于美团打车能否重整旗鼓,再次向滴滴打车发起进攻,那就要看王兴能否拿出什么新的杀手锏来,否则一味靠着老掉牙的补贴策略,恐怕难以在如今的市场上再次奏效。
不过我们观察滴滴一方,其自身存在着很多问题却没能很好的加以改善,这恐怕会给潜在的挑战者留下很多机会。
例如滴滴司机的素质鱼龙混杂,滴滴对司机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从春节期间滴滴司机的集体涨价,到前不久滴滴司机痛打滴滴投资人,再到这两天的空姐乘坐滴滴被司机杀害的新闻……
这些问题不是最近才有的,而是一直以来备受诟病,但是滴滴方面却没能给出有力的整改行动,也没能让外界看到滴滴改变的决心,可以说滴滴已经患上了大企业病。
虽然目前滴滴在打车领域已经构建了很宽很深的护城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程维就可以翘起脚来高枕无忧。
要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假如团队没有管理好,再大的企业也可以在一夕之间溃散,就像秦国有山河之险,能抵挡住六国联军却抵挡不住农民起义军。
滴滴确实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了,这次能够击败美团只是侥幸。假如滴滴不思进取,接下来还会出现更多的美团!
【电商报,中国电商影响力媒体!欢迎关注我们!】
哈尔滨的出租车行业还能干吗?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把哈尔滨去掉。这种行业,是全国一盘棋。如果能干,就全国都能干;如果不能干,就全国都不能干。没有哪一个地方能特立独行独善其身。
我的答案是,出租车行业已经不能干了。一个最真实的数据是,笔者所在的城市,出租车牌照已经从十几年前巅峰时期的70万左右降到了现在的35万左右,并且现在想出手也要慢慢的找机会才能表现,从卖方市场变为了买方市场。牌照价格为什么会腰斩?不就是因为挣不着钱了嘛。当你的达到了70万的价格,是在短短一两年从30多万就翻倍了,也是因为那个时候出租车生意好能挣钱,就很多人往里冲。其实,自从2008年优步成立于美国,2012年滴滴成立于中国,就已经预示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落幕。就如同2003年淘宝成立也预示了实体店的衰败如出一辙。再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源于2008年前后的私家车的大量普及,城市里几乎每家都有至少一辆车,有的家庭甚至有三四辆。一部分原因是攀比心理,另一部分原因是工资收入水平的快速上升,还有一个原因是车价并没有上升甚至不升反降或者价格不变配置提高。大量私家车的出现,一方面导致了很多打车出行需求减少,另一方面也壮大了网约车的规模。前者对出租车行业是釜底抽薪,后者就是雪上加霜了。减少了你的活,还过来抢你的活。这咋整?以上是从生意量的变化分析的,下面是从市场竞争方面来分析。与出租车直接竞争的就是网约车了。其实另外还有公交车、单车、电单车,这些就不分析了。网约车为了快速扩张,玩命打价格战,出租车这边就是一盘散沙,甚至在初期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还为网约车推波助澜,这哪能敌得过网约车的狂轰乱炸。结局就是节节败退,一年不如一年。再从细节说一说。出租车也是咎由自取。以前处于垄断地位,行业乱象丛生,每年都能爆出多地出租车故意绕路宰客(甚至不用绕路也会宰你没商量)、态度恶劣、随意拼车、雨雪天气漫天要价等等一系列恶劣的行为。那么当网约车出现后,由于平台是司机和乘客两头补贴,司机是真能挣着钱,当然态度好,你让去哪儿接人就去哪儿接人,你让送到哪儿就送到哪儿。乘客当然也高兴,花很少的钱,司机态度又好,车况还比出租车好,你说他选谁?答案不言自明。就如同打仗,一方运筹帷幄、兵强马壮、斗志昂扬,另一方没有章法、乌合之众、节节败退。谁胜谁败一目了然。所以我个人判断,出租车这个行业,已经是日落西山的夕阳行业,再想重现辉煌是不可能了。出租车公司会慢慢消失,逐渐变为个体行为,为一些年龄大的、没有其他技能、喜欢自由不想上班受约束的这些人提供一个就业机会,能混个温饱,也就这样了。上面就是关于app拉活拉新的回答了,同时还做了对app拉活拉新的一些说明,如果关于这个软件拉新你有什么不懂的话可以给我们说明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