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拉新粗活留存,孩子太有出息了不一定是好事?
邻居老太太的儿子出国工作,一个月领着4万块钱的工资。
可就是这样,老太太却每天以泪洗面,给周边邻居提的唯一要求就是每天早上到自己家门口敲一下大门。老太太如果还活着就在屋子里面晃一下铃铛,如果有一天老太太人没了,那么还希望这些邻居们帮老太太拉到火葬场,给自己来个土葬。邻居家的老太太是一个普通到极致的中年妇女,这句话如果放在20年前来讲的话应该问题不大。现在那个老太太应该七八十岁了吧,具体多大咱也不知道,老太太老来得子,生了孩子的第4年老伴就没了。因为老伴走的时候是在公司里面,我们那边有一个特别大的钢铁厂,前几年的时候还在这,两年后就没有了。在钢铁厂里面因为一场工作事故导致的老头直接去世,去世之后工厂那边给补了80万的赔偿金。老太太一个人独自抚养了自己的儿子,当时儿子读的高中成绩那叫一个惨不忍睹。我们县城里面有一所最好的高中,我刚好和他儿子是在同一个学校读的书,虽然没有在同一年读书。但我知道我们学校的行情,如果在这个高中里面你能够排到学校里面的前1000名,基本就能够考到二本及以上。但如果考到1000名到2700名之间,那可能就是三本左右,2700名以后的那几百个学生,不要说三本了,你就是找个专科都有点费劲。当时老太太的孩子学习成绩实在是不敢恭维,差得简直是离谱而且没边儿,这么差的成绩,指望着能够有学校来接纳他,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更诡异的是这个儿子也不着急,每天在学校里面除了吃喝就是玩乐,明眼人都知道老太太这是给自己儿子找了一条后路。找到了什么后路呢?我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那个时候的出国留学,出国留学一般分成两种,一种是特别高大上的出国留学。比如说像欧美等一些国家的顶尖高校,再去这种顶尖高校,你需要有足够的能力,还得有人给你带路,否则的话你是没有机会去那边的。而当时老太太去的好像是澳洲那边咨询了一下,咨询的时候也只是找了一个很随便的一所学校在那所学校里面读书,有一定机会能够进入更高的学府,反正具体怎么回事,咱也不知道。老太太就把城里的房子给卖了,自己老伴死了之后,工厂里赔的那些钱也都拿出来,另外自己还准备了大量的积蓄,基本上是自己早些年的嫁妆,家里留存下来的古董或者其他玩意儿能变卖的全都变卖了,一心一意的资助自己的孩子读书。用老太太的话说随便找个学校先上着,上完学校之后你再努力工作,然后再努力读书,只要一直读书就一直有钱赚,将来能够赚大钱。先不说老太太的这个逻辑能不能交代得过去,但是老太太的想法竟然真的实现了,老太太的儿子也争气。从那开始在学校里面没日没夜地读书,白天读书,晚上第二职业,一天24小时都不带休息的,每天就跟个车轱辘一样从东边忙到西边,从南边忙到北班。再过了短短4年之后,老太太的儿子也有点出息了,在当地也闯出一些名堂来了,在后来姻缘巧合之下在那边遇到了一个华人,华人见了是自己人也非常开心,就带着这个孩子一块努力,到后来甚至一个月都能够赚4万块钱。这个4万块钱其实也不低了,你就想一下一个月这4万一年就是将近50万,10年下来可就将近500万,20年下来呢就是1,000万。按理来说自己的孩子赚了这么多的钱,老人家得享清福了,白天的时候可以晒晒太阳,晚上的时候可以和邻居打打牌玩玩麻将。但实际情况是老太太并没有这样,自从供应了自己儿子读书,老太太的日子反而更加忙碌了,每天都要早起贪黑,家里种了15亩地,然后现在一个人全部都扛过来了。甚至有的时候大晚上的还要拿着一个布袋去周边邻居家看一看,这个玉米小麦收割之后有没有一些残渣再装到袋子里面,这样一晚上也能赚个10块钱左右。春天的时候或者秋天的时候,天气好还要去大城市里面捡塑料瓶子,然后把塑料瓶子卖掉。当时我们村子里的人全都不明白,老太太你的儿子都这么出息了,你怎么还干这种粗活累活,你的儿子都这么出息了,你为什么不在家里享福?你就算不愿意在家里享福,你去国外找你儿子去,或者让你儿子回到国内,让你儿子来孝顺你不就行了吗?每当说这种话这种话题的时候,老太太就在旁边微微一笑也不做多解释。直到有一年过年的时候,老太太吃东西吃得有点多,好像是好长一段时间没吃过什么荤腥了,猛的一吃吃坏了,整个人躺在地上来回打滚,把地面都给蹭干净了,肚子痛的那叫一个厉害。这件事情被我们村子里面的管事的人知道了,二话没说开着自己的拖拉机,就带着老太太往县城那边走。县城那边可以打到出租车,不过过年那一会也没有出租车,只有黑车,但无所谓了,找到一辆黑车然后给送到了医院。那有人就说了你为什么不打120救护车呢?因为老太太不愿意,老太太说:打120救护车太花钱了,而且我们那边去医院也没多费劲,自己过去的话一个半小时就能到。老太太当时只是肚子痛而已,又没有表现出其他的症状,索性我们就开着拖拉机到县城,然后再花个10块钱到医院,来回只需要花10块钱。去了医院之后二话没说抓紧时间诊断病情,因为当时老太太的表现非常的惨,老太太一个人就在担架上来回动弹,而且脸上都出了好多的汗。结果查来查去医生也没说什么,就是说吃的东西不对,吃坏了肚子。这个其实也好治,输上几天液,然后在医院里面再观察两天没什么大问题就可以回来了。按照大夫的说法,这就是个小病,只不过不知道为什么老太太反应这么激烈,后面也的确如大夫所说的,过了两三天就好了。只不过令我们村子里面那位管事人始终想不明白的是,当他们询问老太太的儿子电话,让老太太的儿子知道这件事的时候,老太太紧咬牙关,一句话也没说。甚至到最后交费的时候花的也不多,也就200块钱,可是老太太的兜里面一毛钱都没有,你想一下住院住两天才花200块钱,这个钱还真不多,你就是住在旅馆里面,一天收你200的都有。村子里那几个老头看着老太太实在没钱,然后自己凑了点钱,200块钱交上去了,同样地坐着黑出租回到了村子旁边,然后我们那边有拖拉机再把老太太拉回家。这一路上那几个老头就不理解,为什么老太太不给自己的儿子打电话,难不成是害怕影响到自己儿子前途,还是说影响自己儿子休息?这个时候,其中一个老头突然想起个事来:对呀,自从你儿子去了国外读书,这得有将近15年的时间,咱们没有见过你儿子了吧?现在究竟发展得怎么样?好坏他得回家一趟。老太太听了之后更是不说话了。直到后来才明白老太太养的这个儿子就是个白眼狼,在外面读书有出息了,赚大钱了,赚大钱之后,只是偶尔给自己母亲打个电话。平日里面一不给自己母亲汇款,二也不给母亲说一声自己的现状。孩子去了国外就跟断了线的风筝一样,这些年来都没怎么联系过,老太太也知道,这件事就算给自己儿子说自己儿子未必能帮到自己。到了晚年的时候,老太太过得特别凄苦,凄苦到什么程度?家里面10天半个月都不来人,老太太就想着如果自己哪一天人没了别再烂在家里面。大家能够体会到绝望吗?当我听到老太太给自己邻居说,每天早上到自己门前敲敲门,然后按一下铃铛就行。当我听到这件事之后,心里面酸的简直不能再酸了,老太太最后几年的时候腿脚相当不利索了,出去买个东西都就得花个两三小时,而老太太家距离我们村的超市也不过就50米而已。看到这个话题,我其实心里还是很震撼的,有人说孩子太有出息了,不一定是好事,你认可这个观点吗?我认可,为什么呢?因为我的邻居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自己儿子有出息了却不愿意照顾母亲了,一溜烟跑没了,这到哪里说理去?我并不是说自己的孩子一定要百分百的孝顺,父母一定要做到愚孝,不是这样的,但最起码做人做事得对得起良心,自己有能耐有出息了,该帮父母一把就得帮一把。因为在我们最开始降临到这个世间的时候,父母也是这样帮助我们的,做人不能太没良心。小伙伴们,你们如何看待孩子太有出息了,不一定是好事,这个话题呢?齐白石的画为什么贵?
在我国当下的艺术品市场中,尤其是从其绘画艺术这一方面来看,齐白石先生无疑是最成功的画家之一,尤其是在2017年,其作品《山水十二条屏》以9.315亿元人民币所成交后,更是将其所创作绘画作品的市场价格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我国目前绘画交易的市场记录来看:由齐白石先生所创作的绘画作品,不论是单幅还是一组出现的绘画作品,其作品的市场中总是可以排进最高价格的前几名。古往今来,我国所出现的优秀画家数不胜数,为什么由齐白石先生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如此之贵呢?
首先从其绘画作品的本身来看:齐白石先生所绘画的作品,主要是以写意为主。其画中为人们所展现的形象也多为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的形象。虽然其作品属于文人画的范畴,但是由于齐白石先生是属于从民间乡野中历练出来的,其艺术生涯是从木匠中的粗活,转为作画写诗,在完匠人到文人转变的同时,却也始终在作品保持了农人的生命气味,使其作品雅俗共赏。
其次在于名望。众所周知,齐白石先生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不仅是在我国更是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一定的名誉。其作品更是被誉为东方艺术, 都已经代表我国数年来的东方艺术了,那么其市场价值自然也就不可估量了。而且在艺术市场中,一直以来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当其作品的价格高达一定程度上,绘画艺术远不如其画家自身名声来的重要,知名度越高的画家,其作品的价格也就越高。
第三、齐白石先生的传世作品数量大。具相关专业数据的统计:时至今日,齐白石先生的传世真迹作品大约在三万幅左右。虽然在艺术品市场中,自古就流传着“物以稀为贵”的收藏原则,但是这一原则同样也会因人、使、物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一位画家的传世作品数量极少的话,那么其作品的价格就十分容易被人为的操控。小编就以股市举例来说:在股市中,如果是小盘股,就十分容易出现暴涨暴跌的现象,但是如若是大盘股,即便是像外汇市场那些进行每天交易,也不可能出现有某个人或者是某几个去控制其价格,从而导致数量的庞大,更加容易实现市场价格的公平公正。
最后一点原因在于,齐白石先生作品的品牌意识强烈。不论是普通商品还是我们所讲的艺术品,都十分讲究辨识度,辨识度越高的产品,越容易成就品牌。而艺术品也是同样的道理。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够读懂绘画作品岁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但是其作品上的落款署名却是人人都认得的,人们只需要用眼睛瞟一眼就知道这幅作品出自谁知手。而齐白石先生的画作中,除去署名之外,还有两大经典元素,大红着色和兼工带写。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笔法,让人叹为观止。
齐白石的画成交价格参考:
1:齐白石庚寅(1950年)作樱桃镜心,尺寸:68.3×34.6厘米,估价:RMB 2,800,000 ~ 3,800,000,成交价: RMB 24,080,000 ,成交时间: 2010-11-22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0秋季拍卖会。
钤印:借山翁、寄萍堂题识:若教点上佳人口,言事言情总断魂。张仃先生正旧句。庚寅,九十老人白石。
2:齐白石宰相归田镜框,尺寸:94×50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23,640,000 ,成交时间: 2015-06-02 ,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年春季拍卖会。
题识:宰相归田,囊底无钱。宁肯为盗,不肯伤廉。借山老人画吾自画改稿。钤印:借山翁、齐璜老手、鲁班门下、年高身健不肯作神仙。
3:齐白石辛卯(1951年)作红荷立轴,尺寸:105×34.5厘米,估价:RMB 1,800,000 ~ 2,800,000,成交价: RMB 23,520,000 ,成交时间: 2010-11-22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0秋季拍卖会。
钤印:齐大、大匠之门题识:张仃先生法论。辛卯元旦,九十一岁白石。
4:齐白石近现代春山图镜框,尺寸:135.5×49厘米,估价:RMB 3,600,000 ~ 4,500,000,成交价: RMB 23,000,000 ,成交时间: 2018-08-25 ,拍卖公司:深圳至正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金秋拍卖会。
5:齐白石1937年作有香有味立轴,尺寸:135.5×33.5厘米,估价:RMB 6,000,000 ~ 7,000,000,成交价: RMB 23,000,000 ,成交时间: 2014-10-25 ,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秋季拍卖会。
钤印:白石款识:有香有味。丁丑冬十月,节近小雪,天日无寒。一挥快成此幅。白石齐璜。
齐白石的画作多取材与平民生活非常接近的社会现实。白菜、偷吃的老鼠等充满平凡生活气息的物象被他收归笔下。画中笔墨简练率意,纵向构图的白菜以浓墨减笔写出,寥寥数笔便将老鼠的雏形勾画出来,再用润笔将老鼠的形体变化和神情变化生动的体现出来。简练的笔墨挥写出了惬意的自然物象,虽着笔无多,但所表达的情感意绪十分充足,有着平淡、清新、朴实、纯真的生活情致。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惯常的审美趣味,洋溢出清新的乡土气息和蓬勃的生命活力。
6:齐白石荷花翠鸟立轴,尺寸:136.3×34厘米,估价:RMB 5,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RMB 21,280,000 ,成交时间: 2011-06-23 ,拍卖公司:北京富比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齐大款识:白石。鉴藏印:张宗宪藏。
7:齐白石1948年作世世有余立轴,尺寸:172.5×68厘米,估价:RMB 12,000,000 ~ 16,000,000,成交价: RMB 21,275,000 ,成交时间: 2020-12-05 ,拍卖公司: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华艺国际(北京)2020秋季拍卖会。
钤印:白石、吾年八十八、年高身健不肯作神仙题识:戊子年八十八岁齐白石客京华。
是幅布局上实下虚,蓬勃展开的荷叶占据画面上方大部,叶间露出四朵娇艳欲滴的朱红色荷花,仿佛翠盖遮护的美人,临风微微摇曳。下方林立的梗茎、茨菰穿插交错,一尾游鱼从中悠然而过,空明自在。画中描绘的季节似乎在夏末,纷披的叶片个别已经开裂,但水分依然充足,下方新发的嫩叶尚未舒展,右侧的荷花,莲蓬已经长成,即将凋谢,而左侧的一朵还没完全开放,显示出画家对生活物理体察精微,能准确呈现荷花不同时期的生长状态。全作笔墨大开大合,收放自如。画荷叶笔势重壮,痛快淋漓;枝茎、茨菰则笔笔清楚,绝不拖泥带水;花叶勾筋及茎上点厾又处理得十分谨细,正所谓“笔墨重大,形神极工”,肆意中见精微,耐人咀嚼。润泽的浓墨与清浅的淡墨、飞白,表现出荷叶肥厚的质感及阴阳向背,花萼及梗茎、茨菰间或用焦墨,使画面的墨色层次井然,富有节奏感。画家对墨色浓淡的把握及控制精准,可谓得心应手。饱满的洋红荷花与大写意枝叶,形成红黑、浓淡、干枯对比鲜明的视觉张力,变化无穷,创造出生动写实的画境。鱼的造型来自八大,虽为粗笔写意,却觉鳞光闪闪,神气活现。乍看之下,仿佛画家并未刻意求工,但物象特点纤毫不遗,无怪乎此年齐白石以“我最知鱼”题画,诚哉斯言!
8:齐白石1922年作万竹山居图立轴,尺寸:154×58厘米,估价:RMB 12,000,000 ~ 15,000,000,成交价: RMB 21,275,000 ,成交时间: 2012-06-05 ,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款识:仲孚仁兄清鉴,壬戌秋弟齐璜。钤印:木人、白石翁鉴藏印:梅洁楼。
齐白石《万竹山居图》,纸本,立轴,151*57厘米 ,作于1922年。题“仲孚仁兄清鉴,壬戌秋,弟齐璜。”此图曾刊于1931年上海中华书局玻璃版部印制出版的《齐白石画集》。该画集高40厘米,宽26厘米,由樊增祥行书题签,吴昌硕篆书题扉页,共收入作品九幅,其中六幅是为仲孚先生作的。仲孚是胡佩衡的至亲,任职于北京西城警局,曾对齐白石有所帮助,齐以赠画相谢。同时,齐白石与胡佩衡又是忘年交,他称仲孚为“仁兄”,是情理中事。1922年,是齐白石正式定居北京的第三年。由于他初来北京,画界和收藏界不熟悉他,他模仿八大山人的冷逸画风又不受画坛欢迎,卖画很少,生活困顿。好友陈师曾劝他放弃对前人的模仿,由工变写,独创风格。他于是进行了长达约十年的“衰年变法”。这一年春,金城和陈师曾代表中国画学研究会到日本举办展览,带去了齐白石的几幅花卉山水,没想到大受日本观者的欢迎,皆以高出北京数十倍的价钱卖了出去。他感叹说:“这样的善价,在国内是想也不敢想的。”此后,在北京买他画的外国人多了起来,琉璃厂的古董商也纷纷登门订画,他的生活有了好转。《万竹山居图》作于此年秋,是一件精心之作。中景画两座大山,山脚下有一片竹林,掩映着黑瓦白墙的农舍。再近处,是土岸、水塘、小沙洲。几只鸬鹚游憇其间,更增加了画面的宁静气氛。
如果可以邀请一位古人一起旅游?
谢谢你的提问。不就是旅游吗,干嘛一定要一个样啊?到处都看看多好?
所以,我打算分别跟这些旅游大佬一起旅行中国大好河山去。
假如李白、杜甫、王维、徐霞客这些旅游大师,是不同的旅游路线,那就太好了,咱们一一说说这些不同的旅游境界吧。
跟着李白老大哥,一路都是名山大川,能令人豪情万丈,异想开天,想象个没完没了,什么神仙皇帝也不管他了。
一会儿飞流直下三千尺了,一会儿黄河之水天上来了,一会儿唯见长江天际流了,哎呦,那叫一个好不痛快淋漓啊!
李白的旅游路线比较丰富,如果沿着李白是旅游路线,你基本上就贯通祖国东西了。
我们看,李白五岁跟老爸李客从西域今天的吉尔吉斯坦的贝加尔湖一路旅游过来到了四川的江油找个地方,歇了大约二十年,然后一路狂奔走出大山到湖北六安,然后以六安为中心游过来游过去,最后游到长安住了几年,跟皇帝玩了的不是很开心,老子不陪你玩儿了,就继续东游,到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好多年,一晃也就老了。
李白这条旅游线路结束了,咱们看看王维哪儿怎么旅游吧。
喜欢跑远的游客注意了,王维这条旅游路线,有点安静,想象远方,都不知道怎么想象,唯有在一片竹篁里弹琴吹笛,尽享心灵的安逸吧。
虽然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那又如何?还不是要西出阳关?
跟王维旅游,真需要境界,哪哪都是美景,这不,早就听说西域是大漠孤烟直的荒蛮之地,但是也有长河落日圆的壮观呢!读了这首诗,你不想旅游也得动动心呢!
杜甫这条旅游线路中最担惊受怕的,比较坎坷,有时候也挺害怕的。
比如夜里赶路,黑黢黢的,一棵树,也能感觉是熊吧,一个山崖也感觉是老虎扑过来了。一阵风,感觉是不是有人在树林里藏着?
但是,也有高兴的时候呢!比如到了成都,也能看到两个黄莺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自在。
跟着杜甫这个旅游团,你要骑马。杜甫就喜欢骑马。不知道现在是人还有敢骑马的吗?
哎呦,杜甫骑马那个厉害,说说一次杜甫如何冒险醉驾的吧。
白帝城在夔州的最高处,杜甫这天喝醉,突然从士兵手里牵来一匹马从山上往下跑,这马跑得非常野,但是,杜甫的骑术还很不错,一直跑到山下,也没什么事儿,而且,杜甫也没有加鞭,也没有把缰绳拉得很紧,而是非常松弛的,谁料一不小心,马失前蹄,一下就把杜甫给栽了,摔得杜甫差点粉身碎骨,还好命保住了,就是浑身上下那个疼,扶都扶不起来的感觉。
如果不是骑术很好,估计因为这次醉驾,杜甫有生命危险的。
我们常说杜甫骑驴,其实那是错误。杜甫一生是骑马走天下的。
例如,他十八九岁就喜欢上旅游了,那时是唐玄宗开元时代,社会安定团结,杜甫,约几个同学,骑马到过山西、江苏呢!后来二十多岁了,又骑马旅游山东了。后来,还遇到李白,两人旅游了河南山东很多地方。
后来杜甫家里出事了,父亲去世,有一段时间没有马儿了。可能骑过驴。
但是,杜甫有个毛病,他就是不喜欢骑驴。一定要骑马。安史之乱以后,他得到一匹马,一直骑这匹马进入四川。
所以,跟杜甫旅游,喜欢骑马的人高兴啊。
杜甫的旅游线路与李白不太一样。杜甫离开陕西以后,进入甘肃再从甘肃南部进入四川,然后从四川出三峡,进入湖北,这一段时间,杜甫主要是水路旅游了,然后从湖北的水系进入湖南。
最后,我们跟着徐霞客到云贵高原旅游吧。
这是大家不太熟悉的旅游路线,徐霞客与很多少数民族有交往,李白杜甫王维,都没有这个样的体验。
最好的选择是不生娃或者少生娃吗?
这个问题,对农村人来说选择不生娃的还是没有的吧,结婚与生娃已经是朝朝代代的传统,如果在农村不生娃,不要说父母亲不支持,就是农村的广大群众也会说你家的母鸡只知道吃咋不会下蛋呢?就是舆论也受不了。
不当是传统观念的继承,传宗接代是人的本分,一般农村的人都会生娃,我们浙江的人比较时代化,生男生女都一样,一般是生一到两个。
你好比湖南,安徽,等就不同了,如果头两个生的是女孩,它会接着生一定要生一个男孩才算得上传宗接代,不然会给村里的人取笑,还会说你断子绝孙。
这种观念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改变过来。我在城市看见农村打工群里,拖着三四个孩子的还是比较多的,所以在上世纪7:8十年代他们宁愿被处罚也会多生一两个,有的还逃到外省去生一个男孩,所以我国就形成男多女少的现象。
我认为计划生育在当时可能有点好处,对于现在来讲国家的人口已经产生了影响。当初虽然困难但是规定着生两个小孩是天经地义的。
一个小孩总觉得孤苦伶仃,现在那些白领可能还会喜欢上了生一个小孩,只有农村的人才有欢天喜地的生两个三个小孩,他们不求得小孩有多么出息,而是人生就是为了看到下一代子孙满堂。
还说小孩不论怎样长大都会有为自己谋生能力,在这种发展中社会里是没有人混不下去的,事情也的确是这样,人不一定要培养到什么程度,文化够用就行,当然只是普通人。
祖国的重要人才国家自然会重视,国家的发展是需要人才的,但是也缺少不了一般人的垫脚石,研究科学重要粗活体力活,进商服务也是少不了的。
何况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生的能力是不平等的,随便那一行都是为国家贡献,换来回报糊口养家,人朝朝代代都是这样过来的,这是历史的规律任何人也改变不了。
这就叫听天由命,人不一定要当官,当官有当官的责任,当个清官是不容易的,我说不管现在生二之三个小孩,能够长大成人就行了,何必要去愁他长大了干什么活呢?就是当个农民也不错,现在的农民输不了一个普通市民。
现在城市发展了,接下来肯定是发展农村的,不过农村早就发展了,现农民工在城市赚钱,将来回去肯定是改变农村的,大部分还是从哪里来到那里去的,这叫落叶归根结底。
没有爸爸的孩子成长会是怎样的?
圈圈跟你分享一个单亲妈妈育儿的故事,谁说没有爸爸陪伴,孩子就教不好?
不知从神马时候开始,每逢佳节之前,朋友圈就被各种“请不要这样逗孩子”刷屏。
一家团圆,亲朋相聚,这难得高兴的时光简直要变成撕逼战场了,你的孩子不能被问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你的孩子不知道管对方叫叔叔还是哥哥;别人说一句你妈妈喜欢弟弟不喜欢你了,你的孩子就相信了然后难过的哭了……
此刻我真是不怀好意地笑了,你的孩子被你养的这么Low,然后还好像是全世界对你孩子不善意造成的!
说到这里,必须表扬一下我的闺蜜,有野草般的毅力顽强生活的女人,离婚了却一个人带着娃更潇洒的生活,赚的一手好钱,烧得一手好菜,身材练到一度让我嫉妒的必须要把她拉黑才能有勇气吃个饭。
果然有其妈,必有其娃,得体,懂礼貌是必须的,我偷偷把她5岁的姑娘内定为我的儿媳妇,当然,我还是那个万年不变的恶婆婆,恶婆婆常常会故意找茬问她些恶意满满的问题来考验她的情商。
你们感受一下:
那天下午,我带我儿子和我儿媳妇去吃高大上的哈根达斯,周围坐的都是一桌桌小情侣,我便悄悄问儿媳:“小芮,你知道你妈有交新男朋友了吗?”
小丫头一边把一大口冰淇淋放进嘴里,一边略带鄙视的微笑着说:“阿姨,你好八卦!”
我默默流下三滴汗。
但是我不死心好吗?接着问:“你妈妈要是给你找个新爸爸,你不喜欢他,或者他不喜欢你,怎么办啊?”
小丫头想了一会,(我心里窃喜,被我问倒了吧?)然后听她幽幽的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啊,你知道怎么办吗阿姨?”
现在换做我愣在那里不知如何回答。
然后小丫头乐呵呵的说:“大人都不知道怎么办,小孩当然也不知道啦!”
好吧,容我计算一下此时我的心理阴影面积。
后来跟闺蜜聊天,问她,怎么她家小孩就那么小人精?大人想逗逗她,她都不上钩?
她微微动了一下精致的眉毛,和声细语的跟我说:“她是个女孩子,从小,我就无数次跟她说,除了妈妈以外,任何人让你做你不喜欢的事你都可以拒绝。如果别人问你回答不出的问题,你就反问TA同样的问题。如果碰到让你觉得不高兴的事,你可以先不理那些人,然后马上告诉妈妈,我们一起想如何面对。”
自从我离婚以后,无数人问过她那些很讨厌的问题:什么“你爸妈离婚是不是因为你不听话啊?”“你爸妈都不爱你了,所以才离婚的吧?”“你为什么跟妈妈不跟爸爸,一定是爸爸很坏吧?”
我和我女儿的关系很亲密,我强调无数次,无论发生任何事,爸爸妈妈都爱她,她已经深信不疑。所以,现在再遇到什么创伤性问题,也都不会伤害她,并且她还会回你一句:“阿姨,想问题要从善良出发哦。”当然这句话是我教她说的。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无法做到永远面面俱到为他们屏蔽掉所有障碍,但是我们必须教会他们如何越过障碍,如何应对困难,这样,他们才能越成长越强大!在实际操作上,我们甚至要未卜先知的给孩子打预防针。
比如,今天要去奶奶家,可能会被叔叔大爷姑姑婶婶问到什么奇葩问题,该如何回应,然后练习几次。这样跟孩子讲好了,孩子就不会再无所适从。
听完她说的一席话,我又想把她拉黑了,会赚钱,长得好,EQ高,会教娃......你是上帝派来让我无地自容的吗?哼!
上面就是关于app拉新粗活留存的回答了,同时还做了对孩子太有出息了不一定是好事的一些说明,如果关于这个软件拉新你有什么不懂的话可以给我们说明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